上汽集团发展商用车未知的第三条路
河北新闻网
2011-04-03 07:55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责任编辑:张晓明
【字号

本站搜索

 

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燃放的烟花,拉开了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揭牌仪式的帷幕。

3月21日,酝酿已久的上汽商用车公司宣告成立。上海汽车总裁陈虹、副总裁肖国普与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官员共同推动了象征公司正式运作的启动杆。

在揭牌仪式前一天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上汽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蓝青松,在介绍公司发展蓝图时说,作为上海汽车旗下的商用车平台,将从轻客入手,逐渐发展包括轻卡、重卡等车型在内的全系列自主品牌商用车。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上汽没有大规模自主发展商用车的经验和基础,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走过的是40多年坎坷路。新公司要撑起商、乘两大自主车型系列中的半边天,任重道远。或许,今后的路就像揭牌仪式那天空中浓厚的积云,扑朔迷离,充满悬念。

■ 上下求索40年

上汽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的一件件往事,在记者脑海中历历在目。

“生产30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大通牌长头重卡,不能代表上海汇众的水平。”2001年,当时上海汇众公司负责商用车业务的副总经理孙鸿广告诉记者,1969年就开始生产的长头重卡,主要用于上海市建筑工地运输渣土,上海人称其为“泥头车”。

“别看这‘泥头车’其貌不扬,却是上汽惟一掌握在自己手中进入‘目录’且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自主品牌商用车项目。”孙鸿广说,为改变老旧产品形象,及时进入需求明显增长的国内重卡市场,汇众抓住韩国双龙拟出让重卡生产线的机遇,以320万美元的低价,购入了具有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生产线。“我们引进的不仅是具有奔驰血统的双龙重卡,而且是一个全新的整车平台。”孙鸿广说。

当时,汇众发展自主品牌重卡的决心很大,汇众重卡还未上市,就邀请国内大客户试乘试驾。记者当年参加了这一活动,坐在牵引车驾驶室内,体验拖挂装有40吨砂石的半挂车在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山丘公路上行驶的性能。这种大胆的营销举措,在国内是头一家。

几乎在同时,汇众从双龙引进了以奔驰MB100为原型车的轻客。这样,汇众的产品系列,不仅有重卡,还有被命名为“伊斯坦纳”的轻客。遗憾的是,汇众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的愿望,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汇众重卡生产线去年最终卖给中国重汽,置于济宁商用车公司。

■ 走“第三条路”

上汽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十一五”期间,上汽与依维柯组建合资公司联合重组重庆红岩,在实现上南合作后,进一步整合商用车资源,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的思路逐渐清晰。

蓝青松介绍,上汽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要像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荣威那样,走出一条适合上汽特点的路。

何为适合上汽的商用车之路?用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主任曹心平的话说,就是要走出不同于国内其他企业的“第三条路”。

曹心平解释,国内企业发展商用车或走独立自主之路,或走对外合资、合作引进产品技术但不拥有品牌之路,上汽商用车走的是一条既引进技术又拥有品牌的第三条路。

具体说,就是从英国全面收购商用车公司MAXUS品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将其命名为MAXUS大通,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车品牌。

蓝青松说,上汽商用车公司将依托上海汽车世界500强的雄厚实力,整合全球资源,借助与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多年合作的经验,特别是30年来积累的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将商用车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 不靠一款车打天下

据蓝青松介绍,MAXUS大通推向市场的首款产品,是宽体中、高端轻客。“我们前期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国内宽体轻客市场前景很好,目前几乎没有企业与我们竞争。所以,这款产品进入市场后,会独树一帜,凭借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较高的性价比,快速打开局面”。

蓝青松说,在为宽体轻客作上市准备的同时,第二个产品平台已开始运作,第三个产品平台已经启动。“我们不靠一款产品打天下。商用车的种类很多,除轻客外,还有轻卡、重卡等车型。我们会按照计划进度,适时推出其他产品。”

据了解,原用于生产汇众重卡及伊斯坦纳轻客的生产场地,现已置换用作他途,MAXUS大通宽体轻客安排在无锡原南汽生产新雅途的基地生产,伊斯坦纳轻客则安排在江苏仪征生产。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