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新车  导购  降价  新车到店  本地资讯  试驾评测  新车谍照  网上车城  二手车市  维修保养

还原“完整”的丰田汽车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4-12-03 14:55  来源:盖世汽车综合

    用不了多久,丰田汽车在常熟的中国研发中心TMEC即将迎来播种之后的丰收——按照预期,国产后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将大幅降低混合动力价格,从而有效促进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普及。事实上,这也是过去2年时间里,丰田在中国大力推动实施的“一号工程”。但倘若就此以为混合动力是常熟研发中心的全部,那显然是把丰田技术这本书读薄了。

    今年年中,丰田汽车“出人意料”地宣布,开始在常熟生产当下最先进的无级变速箱S-CVT,这是丰田汽车首次在日本之外生产CVT;不久前,丰田汽车又史无前例地在常熟举办“丰田技术空间”大型技术体验活动,向外界全面展示丰田已导入中国的包括环境技术、安全技术以及提升驾驶者便利性及驾驶乐趣的全方位先进技术。、

    所有的这些新举措都显得意味深长。丰田不再单方面突出混合动力技术,而是从基础技术入手,重新拾起丰田造车的核心,“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策略”,更大程度地迎合中国市场消费特征。

    相比令人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公众对缺乏新鲜感的传统汽车技术已甚少关注。对丰田汽车来说尤其如此,迄今总销量超过700万辆的混合动力汽车,无疑已经成为丰田汽车技术上的明珠。但正如山峰越高,它的投影也越大,7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所隐蔽的另一面是,人们忽视了丰田汽车在传统技术上的先进与强势。

    2013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达到998万辆,创下汽车史上一家公司的销量纪录。在近千万辆的总量中,混合动力汽车为127万辆,不过约为13%的比例;其余超过800万辆仍然是传统动力汽车。倘若不是基于汽油车技术的传统优势,丰田也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自2012年初启动“云动计划”以来,丰田对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这表明丰田正在把代表最高水平的技术和商品全方位引入中国。但在混合动力的先进性掩盖下,导致部分人认为“丰田只有一个混合动力技术”,而忽略了丰田同样具有相当优势的传统动力。

    很大程度上,不久前举办的“丰田技术空间”正是为纠正这一认识误区而来。此次活动上,荟萃了丰田已经导入中国的包括环境技术、安全技术以及提升驾驶者便利性及驾驶乐趣的全方位先进技术。通过实际驾驶体验以及相关技术展示,向外界展示出丰田在全方位汽车技术领域所拥有的雄厚实力,通过实际行动再一次展示出丰田将中国定位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市场”的信心和实力。

    丰田中国总经理大西弘致表示,自2012年发布首个自主战略“云动计划”以来,丰田进一步加快了向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及相关商品的速度,尤其是伴随着TMEC及其周边企业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先进技术本地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大地全力开展。

    不再局限于混合动力,丰田开始更大范围地将旗下的拿手绝活带至中国;不只是一个验证机构,TMEC开始更多地承担从立项、设计、实现、测试的完整研发功能。某种意义上来说,丰田对中国技术支援的战略指挥中枢已经完全前移至中国。

    熟悉丰田的人知道,在精益生产体系下,最核心的内容正是“现地现物”。就如创始人丰田佐吉亲身实践的那样,从反复尝试与错误中不断改进,进而锤炼成备受后世推崇的丰田生产方式。80年后,当丰田佐吉的第四代孙子丰田章男接掌大印后,他对这一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汽车是由道路造就的,为了制造出真正意义上适合中国道路的车,就必须在中国建设研发基地,在中国的道路上测试适合中国的汽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TPS现地现物的精髓。

    研发如此,在技术推广和应用上同样这样。什么是当下中国汽车消费最需要的?如何满足更大范围消费者的基本诉求?在经过两年的思考和实践后,丰田不是一厢情愿,也不再操之过急,在“丰田技术空间”里,它用可以感知的声光电,用可以触摸的亲身体验,让外界认识到:丰田不仅拥有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环保技术,同时掌握着领先于世界的各类其他技术。

【责任编辑:李建国】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更多车闻趣事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